吳子兵法-論將第四篇

卷下論將篇

吳子兵法-論將第四篇

原文:

1-吳子曰:「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論將,常觀於勇。勇之於將,乃數分之一爾。夫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將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理者,治眾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戒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後言返,將之禮也。故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AI解讀】這段話中,吳起深入探討了將領的重要品質和責任。 他強調了勇氣只是將領必備素質中的一部分,並詳細列出了一個優秀將領應具備的五個關鍵要素。 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詳細解釋:

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 兼剛柔者,兵之事也。– 一個將領應當兼備文學和武術的能力。 同時具備剛強和柔和的特質,是處理軍事事務的基礎。 【這句話強調了一個成功的將領不僅需要武力,還要有智慧和策略,以及在處理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剛柔並濟的方法。】
凡人論將,常觀於勇。 勇之於將,乃數分之一爾。– 人們在評價將領時,常常關注於勇氣。 但對於將領來說,勇氣只是眾多必需品質中的一小部分。 【吳起指出,雖然勇氣是重要的,但它並非將領最核心的品質,將領的職責遠比單純的勇敢複雜得多。】
夫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也。– 純粹依賴勇氣的人往往會輕率地決定戰鬥,而不考慮實際的利弊,這是不可取的。 【這說明了單靠勇氣而缺乏深思熟慮的將領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故將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 因此,將領需要謹慎考慮的五個方面包括:一是治理,二是準備,三是果斷,四是警戒,五是簡約。 【這些要素是將領成功的關鍵,涵蓋了從戰略、戰術到心理各方面的管理和決策。】
理者,治眾如治寡。 備者,出門如見敵。 果者,臨敵不懷生。 戒者,雖克如始戰。 約者,法令省而不煩。– 治理即如同對待少數人一樣管理大眾。 準備就像是出門即遇敵人。 果斷是在面對敵人時不考慮個人生死。 警戒是即使勝利也如同戰爭剛開始時那般小心。 簡約則是使命令簡潔而不複雜。【這些描述了將領在管理軍隊時應該如何運用這五個原則來確保高效和有序。】
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後言返,將之禮也。 故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接受命令而不推辭,只有在敵人被擊敗后才談論返回,這是將領的禮儀。 因此,從軍出征的那天起,有可能獲得死亡的榮耀,不會有生存的恥辱。【這強調了將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應該時刻準備為了勝利做出犧牲。】


原文:

2-吳子曰:「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四曰力機。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於一人,是謂氣機。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是謂地機。善行間諜,輕兵往來,分散其眾,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謂事機。車堅管轄,舟利櫓楫,士習戰陳,馬閑馳逐,是謂力機。知此四者,乃可為將。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眾,怖敵決疑。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敵。得之國強,去之國亡。是謂良將。」

【AI解讀】這段話中,吳起詳細描述了軍事戰略中的四種關鍵機制:氣機、地機、事機、力機,並闡明瞭一個將領如何應用這些機制來領導軍隊。 他還強調了將領的其他重要品質。 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詳細解釋:

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四曰力機。 – 軍事行動有四種關鍵動力:一是氣勢的機遇,二是地形的機遇,三是事件的機遇,四是力量的機遇。【這句話概述了戰爭中可以利用的四種戰略機制,每種機制都是將領需要精通和利用的關鍵元素。】
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於一人,是謂氣機。 – 無論軍隊多大,其氣勢的輕重,最終都取決於領導者的決策和表現,這就是氣勢的機遇。【 這強調了將領的決策對整個軍隊氣勢的重要影響。】
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是謂地機。 – 利用地形的優勢,如狹窄的道路和險要的山口,少數人即可守住,阻止大量敵人通過,這就是地形的機遇。【 這描述了如何通過利用地形條件來獲得戰術上的優勢。】
善行間諜,輕兵往來,分散其眾,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謂事機。 – 通過派遣間諜和小部隊活動,擾亂敵軍,引發敵方內部的不和和責難,這就是事件的機遇。【 這涉及到利用敵軍內部的混亂和弱點。】
車堅管轄,舟利櫓槳,士習戰陣,馬閒馳逐,是謂力機。 – 確保戰車和船隻堅固可靠,士兵熟練掌握戰術陣形,馬匹保持良好狀態,這就是力量的機遇。【這強調了物資和人員訓練的重要性,以及維持戰鬥力的必要性。】
知此四者,乃可為將。 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眾,怖敵決疑。 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敵。 得之國強,去之國亡。 是謂良將。 – 只有了解了這四種戰略機遇,一個人才才有資格成為將領。此外,一個將領需要足夠的威嚴、道德、仁慈和勇氣,這些品質足以穩定和安撫他的部下,威懾敵人,並解決任何疑慮。一個將領能夠下達命令而部下不違抗,無論敵人在哪裡都不敢挑戰他。在這樣的將領領導下,國家將變得強大;反之,如果缺乏這樣的將領,國家將會衰敗。這就是一個優秀將領的標準。【將領的這些特質對國家的興衰有決定性影響,優秀的將領能夠帶領國家向強大邁進,而不稱職的將領則可能導致國家的衰落。這種描述不僅是對軍事領導的評價,也是對政治領導的深刻洞見。】


原文:

3-吳子曰:「夫鼙鼓金鐸,所以威耳。旌旗麾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耳威於聲,不可不清。目威於色,不可不明。心威於刑,不可不嚴。三者不立,雖有其國,必敗於敵。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從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

【AI解讀】這段話中,吳起闡述了軍隊紀律和指揮中的視覺和聽覺要素對於維持軍隊威懾力的重要性,以及將領在確保命令執行上的作用。 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詳細解釋:

夫鼙鼓金鉦,所以威耳。 旌旗麾幟,所以威目。 禁令刑罰,所以威心。 – 軍中的鼓和銅鉦是用來震懾聽覺的,旗幟和標誌是用來震懾視覺的,禁令和刑罰是用來震懾心靈的。 【吳起描述了軍隊中用於影響士兵感官和心理的三種工具,強調了通過聽覺、視覺和心理三個層面來維持軍隊的紀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耳威於聲,不可不清。 目威於色,不可不明。 心威於刑,不可不嚴。 – 通過聲音來震懾耳朵,聲音必須清晰;通過顏色來震懾眼睛,顏色必須明確;通過懲罰來震懾心靈,懲罰必須嚴格。【這句話進一步強調了在使用這三種工具時需要保持的品質——清晰的聲音、明確的視覺標識和嚴格的執行懲罰,以確保其效果。】
三者不立,雖有其國,必敗於敵。 – 如果這三者不被正確建立和維護,即使擁有國家,也必將在戰爭中敗給敵人。【吳起警告說,如果一個軍隊在這三個方面做得不好,那麼無論其它條件如何,都難以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和士氣,最終將導致失敗。】
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從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 – 因此,一個將領的每一個指揮動作,士兵都會無條件遵從;一個將領的每一個指示,士兵都會毫不猶豫地赴死。【這句話強調了在軍隊中建立了有效的聲威之後,將領的命令將會被士兵們完全信任和遵從,他們將會在戰場上表現出極高的忠誠和犧牲精神。】


原文:

4-吳子曰:「凡戰之要,必先占其將而察其才。因形用權,則不勞而功舉。其將愚而信人,可詐而誘;貪而忽名,可貨而賂;輕變無謀,可勞而困。上富而驕,下貧而怨,可離而間。進退多疑,其眾無依,可震而走。士輕其將而有歸志,塞易開險,可邀而取。進道易,退道難,可來而前。進道險,退道易,可薄而擊。居軍下濕,水無所通,霖雨數至,可灌而沈。居軍荒澤,草楚幽穢,風飆數至,可焚而滅。停久不移,將士懈怠,其軍不備,可潛而襲。」

【AI解讀】這段話中,吳起提出了在決定戰鬥策略時考慮敵軍將領的性格和軍隊狀況的重要性。 他詳細描述了不同情況下的戰術應對方法。 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詳細解釋:

凡戰之要,必先占其將而察其才。 因形用權,則不勞而功舉。 – 戰爭的關鍵在於首先了解敵方將領的性格和才能。 根據敵人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戰術,可以輕鬆取得成功。【強調了在戰爭中對敵方將領進行深入瞭解的重要性,並根據這些信息採取最有效的戰術策略。】
其將愚而信人,可詐而誘;貪而忽名,可貨而賂;輕變無謀,可勞而困。 – 如果敵方將領愚蠢且容易相信他人,可以通過欺騙來引誘他;如果他貪婪而不重視名譽,可以用賄賂來收買他;如果他輕率而沒有謀略,可以通過連續的小規模攻擊使他疲憊。【 描述了針對敵方將領不同弱點的具體戰術。】
上富而驕,下貧而怨,可離而間。 – 如果敵方上層富裕而驕傲,下層貧窮而怨恨,可以利用這種分裂來瓦解他們的團結。【提出利用社會階層之間的矛盾來削弱敵人的內部凝聚力。】
進退多疑,其眾無依,可震而走。 – 如果敵方在進攻和撤退時猶豫不決,他們的士兵感到沒有依靠,可以通過突擊來迫使他們潰敗。【 強調利用敵方的不確定和士氣低落來發動攻擊。】
居軍下濕,水無所通,霖雨數至,可灌而沉。 – 如果敵軍駐紮在低窪濕潤的地方,水流不暢,經常有大雨,可以通過水攻來使他們陷入困境。【描述了利用自然環境,特別是水文條件來對敵進行戰術打擊。】
停久不移,將士懈怠,其軍不備,可潛而襲。 – 如果敵軍長時間停留不動,將領和士兵變得懈怠,軍隊處於無防備狀態,可以秘密地進行突襲。【 提到了利用敵人的鬆懈和不警惕來進行意外攻擊。】


原文:

5-武侯問曰:「兩軍相望,不知其將,我欲相之,其術如何?」
起對曰:「令賤而勇者,將輕銳以嘗之。務於北,無務於得,觀敵之來,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為不及,其見利佯為不知,如此將者,名為智將,勿與戰矣。若其眾讙譁,旌旗煩亂,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縱或橫,其追北恐不及,見利恐不得,此為愚將,雖眾可獲。」

【AI解讀】在這段對話中,武侯詢問如何通過戰術行動來測試並評估未知的敵方將領的能力。 吳起提供了具體的方法來分辨敵方將領的智謀。 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詳細解釋:

武侯問曰:「兩軍相望,不知其將,我欲相之,其術如何?」 – 武侯問:「當兩軍對峙時,如何不知對方將領的情況下,我該如何探知並評估對方將領的能力?」 【武侯的問題指向在不明確敵方將領實力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戰術手段來評估和識別敵方將領的能力。】
起對曰:「令賤而勇者,將輕銳以嘗之。 務於北,無務於得,觀敵之來,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為不及,其見利佯為不知,如此將者,名為智將,勿與戰矣。」– 吳起回答說:「命令身份較低但勇敢的士兵,帶領一支輕快精銳的部隊去試探敵人。 在戰鬥中不要急於取勝,而是觀察敵人的反應,如果敵方將領在戰鬥中表現出有條理的指揮,對追擊表現出故意放慢、對利益表現出故意忽視的態度,這樣的將領是智將,不宜與之交戰。」 【吳起建議通過實際的戰術行動來測試敵方將領的反應和指揮能力,從而評估其戰術智慧和指揮水準。】
若其眾計谗,旌旗煩亂,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縱或橫,其追北恐不及,見利恐不得,此為愚將,雖眾可獲。 – 如果敵軍中嘈雜喧嘩,旗幟混亂,士兵行動無序,自行停止,部隊行動無章法,對追擊顯得恐怕趕不上,對利益顯得恐怕得不到,這樣的將領是愚將,即使兵力眾多也可以擊敗。【吳起進一步說明瞭如何通過觀察敵軍的紀律、士氣和行動協調性來判斷敵方將領的能力。 敵軍的混亂和無效率指揮是其將領能力不足的明顯標誌,是可以利用的弱點。】

吳子兵法:
圖國第一篇 | 料敵第二篇 | 治兵第三篇 | 論將第四篇 | 應變第五篇 | 勵士第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