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兵勢篇

5. 兵勢篇

又名:《勢篇》

孫子兵法-兵勢篇

原文:

  •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虛實是也。
  •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之也。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
    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發機。
  • 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 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實待之。
  • 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
    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 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

【AI解讀】這段文字出自《孫子兵法》的第五章“兵勢篇”,主要討論了戰爭中的策略和戰術,以及如何處理複雜情況和利用奇正戰術的重要性來獲得戰略優勢。以下是詳細解釋:
治眾如治寡:孫子認為處理大軍和小軍的方法是相同的,重點在於分散和形勢的操縱。
奇正的概念:奇代表非常規、奇特的戰術,正代表常規、正規的戰術。兩者相互補充,可以使軍隊在接受敵人時不會被擊敗。
虛實的策略:這是用強大的力量對脆弱目標的比喻,意味著在戰術中使用虛實、強弱的結合。
五聲、五色、五味的比喻:孫子通過這些自然界的元素來說明戰術的多樣性和變化,強調戰術的無窮變化和相互關聯。
激水和鷙鳥的比喻:這些比喻用來描繪戰術中的勢和節。勢如張弩,節如發機,都代表了戰術的力量和時機。
治亂、勇怯、強弱的分析:孫子解釋了這些對立概念的相互依存和轉化,並強調了數量、勢力和形勢的重要性。
利用敵人的策略:孫子強調通過形勢來引導敵人,使他們按照你的意圖行動。利用利益或其他手段來誘導他們。
如轉木石的比喻:孫子用轉木石的比喻來描繪戰術的勢,強調了適當使用勢的重要性。

總結:此篇章重點在於虛實、奇正戰術的運用,強調了戰術的多樣性和彈性,以及如何利用形勢來控制和誘導敵人。這些原則在現代商業、管理和生活中仍具有普遍應用價值。


AI 逐句解讀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虛實是也。

【AI解讀】孫子談到了指揮和運用軍隊的原則。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 孫子提到,在指揮軍隊時,應該像治理少數人一樣,運用分割和調度的策略。這意味著即使面對眾多的部隊,也可以通過分割、調度和組織,使整體操作有序。
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 孫子強調,在戰場上應該像對待少數敵人一樣處理眾多敵人,這涉及到戰術的形勢和名稱,即如何佈置部隊、調度兵力。
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孫子認為,當指揮三軍作戰時,應該使軍隊能夠迎接敵人的攻擊,並確保不會失敗。這可以通過奇正的策略,即靈活的佈局和剛柔並濟的戰術。
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虛實是也: 孫子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戰術的虛實之間的原則。就像將手中的碬投向蛋,需要掌握力度和角度,使碬能夠精確命中蛋,表示虛實之間的巧妙掌握。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指揮軍隊的策略和運用,包括如何適應不同情況、靈活調度兵力,並在戰場上保持虛實之間的平衡。孫子提醒人們在戰爭中需要運用智慧和戰術,以達到有效的指揮和控制。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AI解讀】孫子談到了戰爭中的策略和取勝的原則。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孫子指出,在戰爭中,正規的作戰策略和不同尋常的奇襲策略都是取勝的途徑。正規的策略要符合整體戰局,而奇襲策略能夠獲得勝利。
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 孫子比喻善於使用奇襲策略的人,就像天地、江河、日月一樣,永不枯竭,不斷變化。他們能夠在戰爭中屢次使用奇襲,實現像日月循環、四季更替一樣的勝利。
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孫子通過比較聲音、顏色和味道的變化,強調了奇襲策略的多樣性和變化。就像人無法聆聽所有聲音、觀察所有顏色、品味所有味道一樣,善於奇襲的人能夠在多種情況下靈活運用不同的戰術。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孫子強調,戰爭的勢力無法僅僅依靠正規或奇襲一種策略,而是需要在奇襲和正規之間靈活變化。奇襲和正規策略相互支援,就像無盡循環般,沒有人能夠窮盡這種變化。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在戰爭中運用奇襲和正規策略的重要性,並比喻了善於運用奇襲策略的人的多樣性和變化。孫子提醒人們在戰爭中需要靈活變通,不斷調整策略,以取得勝利。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擊,至于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機發。

【AI解讀】孫子談到了戰爭中的勢力和節制的原則。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 孫子用這個比喻來說明勢力的概念。當水流迅猛到能夠漂移大石時,這種勢力的威力和速度顯而易見。這個比喻強調了勢力的強大和迅猛。
鷙鳥之擊,至于毀折者,節也: 孫子通過這個比喻講述節奏的重要性。當鷙鳥發動攻擊,能夠毀壞或折斷物體,這說明了節奏的力量。節奏能夠確保力量的集中和有效運用。
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機發: 孫子在這裡提出善於戰鬥的人應該具備的特質。他們的勢力應該是隱藏且危險的,就像張開的弩弓具有隱藏的勢力,並且在適當的時候釋放出來。同樣地,他們的節奏應該是短暫的,就像弩的機發,在適當的時刻釋放,以達到最大效果。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在戰爭中的勢力和節奏的平衡。善於戰鬥的人應該保持勢力的隱藏和危險性,同時在適當的時刻運用節奏,以確保最有效的戰術和行動。


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實待之。

【AI解讀】孫子談到了戰爭中的勢力和形勢的原則。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 孫子用這些詞來形容戰爭時的混亂和動盪情況,並指出雖然戰場上可能出現混亂,但指揮官和軍隊不應該陷入亂局中。
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孫子這裡使用的詞語描述戰場上的局面應該是有秩序和計劃的,雖然局勢可能看似混亂,但整體形勢應該保持圓滿和完整,以確保不會被敵人擊敗。
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 孫子指出亂局可能從過於嚴密的指揮和控制中產生,怯懦可能來自過於自信的勇氣,而虛弱可能源自過於自大的強勢。
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孫子強調指揮和控制的重要性。適度的指揮能夠維持秩序,避免過度的紛亂。勇氣和怯懦則取決於戰場的勢力,而強弱則涉及到部隊的整體形勢。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實待之: 孫子說明了善於操縱敵人的策略。如果能夠掌握形勢,敵人將會按照你所引導的而行動;如果能夠給予誘因,敵人將會主動攻擊或行動;同時,利用有利情況引導敵人,以實力等待敵人的進攻或行動。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在戰爭中的指揮、形勢和勢力的重要性。善於操縱戰場的形勢和勢力,能夠引導敵人的行動,使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從而取得勝利。


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

【AI解讀】孫子談到了戰爭中的勢力和戰術選擇的原則。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任勢: 孫子強調善於戰鬥的人應該根據戰場的形勢來做出戰術選擇,而不是僅僅依賴個人的力量。他們能夠根據形勢的需要,選擇適合的人才來執行任務。
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孫子通過比喻木石的性質,描述了適應勢力的人在戰場上的表現。就像木石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行為,善於適應勢力的人能夠根據戰局的需要靜止、行動、停留或前進。
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 孫子以轉圓石于千仞之山為例,來形容善於運用勢力的人。轉動圓石時,能夠利用山勢的優勢,使圓石旋轉起來。這個比喻強調了善於戰術的人能夠運用戰場的勢力,使其成為自己的優勢。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在戰爭中善於利用勢力和適應形勢的重要性。善於戰鬥的人能夠根據形勢的需要做出選擇,並運用戰場的勢力來取得優勢,就像轉動圓石利用山勢的力量一樣。

孫子兵法: 1: 始計篇 | 2: 作戰篇 | 3: 謀攻篇 | 4: 軍形篇 | 5: 兵勢篇 | 6: 虛實篇 | 7: 軍爭篇 | 8: 九變篇 | 9: 行軍篇 | 10: 地形篇 | 11: 九地篇 | 12: 火攻篇 | 13: 用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