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始計篇

1. 始計篇

又名:《計篇》

孫子兵法-始計篇

原文:

  •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
  •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者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不詭也。天者,陰陽、寒 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 、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 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AI解讀】這段文字來自《孫子兵法》的第一章「計篇」,是孫子關於戰爭與戰略的基本哲學。下面詳細解釋這段文字的含義。 戰爭的重要性:孫子強調戰爭是國家的重大事務,關係到生死存亡。因此,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認真分析。

五個要素:孫子提出了五個基本要素來分析戰爭,包括(道德和信念)、(天氣和季節)、(地形)、(將領的素質)、(組織和紀律)。

:民眾與領導者的一致信念和目標。
:天氣和季節對戰爭的影響。
:地形和地勢對戰略的影響。
:將領的智慧、信任、仁愛、勇氣和嚴格性。
:組織、結構和管理。

知與不知的差別:了解這五個要素的人將勝利,不了解的人將失敗。 將領的重要性:孫子強調,如果將領聽從戰略,則必勝;如果不聽從,則必敗。
計劃和策略:孫子建議用計劃來分析戰爭的可能結果,並強調通過外部的勢力來支援自己的策略。
兵的奇詭之道:孫子強調戰爭中的欺詐和計謀,如假裝弱小、誘敵深入、出其不意地進攻等。
不可預先透露的戰術:孫子指出,一些戰術是不可以預先洩露的,必須保持秘密。
計算的重要性:孫子最後強調,通過多方面的計算,可以預見戰爭的勝負。多算者勝,少算者敗。
總體來說,這段文字深刻闡述了戰爭的複雜性和多方面的考慮因素,強調了計劃、策略、領導和適應性的重要性。它不僅在古代戰爭中有實用價值,而且在現代商業、政治和日常生活中也有深刻的啟示。


AI 逐句解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AI解讀】孫子在這一節中說:「兵者,是國家的大事,關乎生死存亡之地,涉及國家的存亡之道,這是不能不仔細考慮的。」

這段話表達了戰爭和軍事策略的重要性,強調戰爭對一個國家的重大意義。孫子將戰爭看作是國家安危的根本之事,與生死、存亡息息相關。他認為,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在戰爭中可能受到決定性的影響。

因此,孫子告誡人們必須深入研究和思考戰爭的策略和原則。他認為,不論是在決策上還是在實際執行中,都需要充分的考慮和準備。這種深入思考和精心準備是確保在戰爭中取得成功並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

總的來說,這句話強調了戰爭的嚴肅性和重要性,以及在製定和執行軍事策略時的謹慎和認真。它也反映了孫子兵法這本軍事經典的核心思想之一,即強調戰爭決策的重大影響,以及勝利需要精心的計劃和準備。


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

【AI解讀】孫子指出,制定軍事策略時,需要考慮五個關鍵要素,以便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決策。這五個要素分別是:

(Moral Ethics): 道指的是道義和倫理的因素。在軍事行動中,軍隊應堅守正道,遵守道義,以高尚的品德和行為來贏得士兵的尊敬和支持。
(Weather): 天指的是天氣和氣候等自然因素。孫子強調要根據天氣情況來調整戰略,充分利用天候的有利條件,以獲得最佳效果。
(Terrain): 地指的是地理環境和地形。了解地勢和地形對軍事行動至關重要。軍隊應充分利用地勢,選擇有利於防守或進攻的位置。
(Leadership): 將是軍隊的領導者,負責指揮作戰。軍隊的領導者應具備智謀、勇氣和決策能力,能夠在戰場上製定恰當的戰術和策略。
(Discipline): 法是指軍隊的紀律和組織。嚴明的軍事紀律能夠確保軍隊的執行效率和一致性,從而使戰鬥力更強。

孫子在這裡強調,要將這五個要素相互結合,進行計算和分析,以了解戰局的全貌。通過考慮道德、自然、地理、領導和紀律等各方面的因素,可以製定更具有針對性的軍事策略,從而在戰爭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者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不詭也。

天者,陰陽、寒 暑、時制也。

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 、嚴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AI解讀】孫子在這裡討論了軍事策略的五個關鍵要素,分別是「道」、「天」、「地」、「將」和「法」,以便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 道指的是與民眾達成共識,使他們願意支持領導。通過建立正確的領導和民眾之間的關係,民眾願意為領導的目標甘願付出,無論是生命還是死亡,都能堅定不移,毫不畏懼危險。
: 天包括陰陽、寒暑、季節等自然因素。在軍事策略中,必須考慮天氣的變化,適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有利條件。
: 地涉及地理位置的遠近、地勢的險易、地域的廣狹等因素。地形決定了戰鬥的勝敗,戰略應該根據地理環境來製定。
: 將是軍隊的領導者,應具備智慧、誠信、仁愛、勇氣和嚴明的品質。領導者的決策和指揮能力決定了軍隊的戰鬥力和效果。
: 法是軍事紀律和組織。通過規章制度和官方指導,確保軍隊的組織和紀律性,保證軍事行動的順利進行。

孫子強調,對這五個要素的理解和運用至關重要。了解道德、自然、地理、領導和紀律等各方面的因素,可以幫助領導者制定更精準的戰略,獲得勝利。在戰爭中,了解這些要素的人將能夠取得勝利,而忽視或不了解這些要素的人則難以成功。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AI解讀】孫子進一步解釋瞭如何考察和評估軍事情況,以便在戰爭中獲得勝利。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孫子強調,要通過詳細計算和綜合分析來評估軍事局勢,以決定勝負的可能性。他提出了一系列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更好地了解軍事情況和決策。
道德和智慧: 首先,孫子詢問誰擁有道德智慧,指的是誰有正確的領導能力和決策智慧。
將領的能力: 其次,他詢問誰是有能力的將領,即誰有能力在戰場上指揮軍隊。
天地的因素: 孫子接著詢問天地的得失,這指的是誰能夠利用天時地利的因素。
法令的執行: 孫子追問法令是否得到有效執行,這決定了軍隊是否有紀律可循。
軍隊的實力: 孫子進一步問道,兵力是否強大,士兵是否經過訓練,以及是否有足夠的實力。
獎勵和懲罰的明確性: 最後,他詢問獎勵和懲罰是否明確,是否有足夠的激勵措施來調動士兵的積極性。

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孫子可以清楚地判斷勝負的可能性。他呼籲將領們聽從他的計策,如果將領遵循他的計劃,必然會取得勝利並留在位子上。但如果將領不聽從他的計策,就會導致失敗並被撤職。
這段話強調了軍事決策的重要性,以及通過全面的分析和準備來取得勝利的必要性。孫子強調,只有通過了解這些因素並做出明智的決策,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AI解讀】孫子闡述了軍事策略中如何利用計謀來取得優勢。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孫子強調,在製定軍事計劃時,應該以實現利益為出發點,聽取情報和信息,然後根據這些信息來製定相應的計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實施計策時獲得有力的勢力,以支持計策的成功實施。
計謀與利益: 孫子指出,制定計策應該以獲取利益為導向。軍事計策的製定必須建立在實際利益的基礎上,以確保計劃的實際可行性。
勢力的建立: 孫子強調,在計謀的基礎上,需要建立強大的勢力,以支持計謀的執行。這種勢力可以是物質上的資源、人員的支持,或者是取得戰場上的有利位置。
因勢制權: 孫子將這種勢力與權利結合起來。他提到,這種勢力可以通過利用利益來製衡敵方的權力。通過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優勢,可以在實際行動中對敵方施加影響。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利用計謀和優勢來製定和執行軍事策略的重要性。孫子認為,只有在充分考慮利益並建立強大的勢力基礎之後,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優勢並達到目標。這一原則體現了孫子兵法中關於計謀和實際執行之間緊密關聯的思想。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AI解讀】孫子介紹了軍事策略中的「詭道」,也就是利用巧妙的方法來製勝。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孫子解釋道,軍事策略是一門詭異的藝術。他強調,軍事上的勝利往往來自於運用巧妙的手段和計策,通過故意產生一些錯覺或誤導對方,以此來掩蓋真實意圖。
虛實變換: 孫子提到,要在行動中表現出自己所具備的能力,但實際上故意示之為無能。或者用實際的手段,但故意不去使用它們,使敵人產生錯誤的判斷。
遠近幻覺: 孫子指出,可以在接近敵人的時候表現出距離較遠,或在遠離敵人的時候表現出距離較近,以此來擾亂敵人的判斷和計劃。
利用誘惑: 孫子提到,可以利用敵人的利益來誘惑他們,引導他們走向自己設定的陷阱。
混亂捕獲: 孫子強調,可以在敵人混亂時發起攻擊,或者在敵人的內部出現問題時尋找機會抓住他們。
實則備之: 孫子建議,在表面上實際行動時要確保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可能的變數。
強而避之: 他提到,當敵人實力強大時,可以選擇迴避,避免與其正面對抗,以保護自己的實力。
善用情緒: 孫子指出,可以通過引起敵人的情緒,如憤怒、驕傲等,來干擾他們的判斷和行動。
攻其無備: 最後,他強調了攻擊敵人在無備狀態下的重要性,以及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時候發動攻勢的有效性。

總的來說,孫子兵法中的這段話強調了戰爭策略中的變幻和偽裝的重要性。通過善於製造錯覺,誘使敵人犯錯,以及靈活運用不同的手段,可以在戰場上取得優勢並贏得勝利。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 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AI解讀】孫子強調了事前的計劃和分析對戰爭勝負的影響。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孫子提到,在戰爭之前,通過對戰局的分析和計算,能夠預測勝利的可能性。他引用了「廟算」,意為祭祀之前的計算,來說明這個概念。
多算和少算: 孫子認為,在戰爭前做充分的計劃和分析,即使沒有實際發生戰鬥,也能預測勝利的可能性。如果在預測中算得多,意味著已經考慮了各種情況並有準備,這會有助於勝利。
無算的情況: 孫子提醒,如果在沒有做充分計劃和分析的情況下進行戰鬥,勝利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觀勝負: 孫子通過這些觀點,得出了一個結論:通過事前的充分計劃和分析,可以預測戰爭的勝負。他認為勝利是可以被預測和實現的,而戰爭的結果並非是隨意的,而是可以通過充分的準備和計劃來影響的。

總的來說,孫子在這段話中強調了預測戰爭勝負的重要性,認為通過充分的計劃和分析,可以提前預測戰鬥的結果,從而在戰場上取得優勢。這一思想強調了軍事決策和計劃的重要性,以及在戰爭中採取積極的戰略和預防措施的必要性。

孫子兵法: 1: 始計篇 | 2: 作戰篇 | 3: 謀攻篇 | 4: 軍形篇 | 5: 兵勢篇 | 6: 虛實篇 | 7: 軍爭篇 | 8: 九變篇 | 9: 行軍篇 | 10: 地形篇 | 11: 九地篇 | 12: 火攻篇 | 13: 用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