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軍爭篇

7. 軍爭篇

孫子兵法-軍爭篇

原文:

  •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于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 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 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AI解讀】這一部分是孫子《兵法》的一段內容,涉及戰爭策略和軍事思想。下面是這段文字的解釋:
迂直之計: 孫子提倡採取迂回策略來取得戰略優勢。通過偽裝或誘惑,使敵人相信你將從直接途徑進攻,但實際上則從意想不到的方向進行攻擊。這種策略可以讓自己的軍隊先到達戰場,並控制局勢。
爭利的計算: 孫子描述了在不同距離爭取利益的情況下,到達的軍隊的比例。越遠的距離,到達的軍隊比例越低。孫子強調不要為了短暫的利益而冒險,因為這可能會造成軍隊的疲憊和損失。
軍隊的需求: 沒有適當的裝備、食物和存儲,軍隊可能會滅亡。戰爭不只是戰場上的戰鬥,還需要精心的後勤計劃和戰略部署。
利用詭計: 孫子主張利用欺詐和計略來取勝。速度、機動性、突然的侵略和不動如山的防禦都是他推崇的戰略要素。
管理氣勢和心理: 孫子指出,成功的將領會控制和利用士兵的氣勢,避免敵人的銳氣,擊打他們疲憊和放鬆的時候。他還強調了士兵心理狀態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如何治理士氣的方法。
不要直接進攻敵人的強項: 孫子提醒不要直接進攻敵人的強項,例如不要攻打陣勢齊整的部隊,不要迫使窮寇太過狠毒等。這些都是要避免的戰術失誤。
兵法的基本原則: 最後,孫子概括了一些基本的軍事原則,如不要攻擊有利位置的敵人,不要逆向進攻背對山丘的敵人等。這些原則有助於提醒將領在戰場上的基本注意事項。

孫子的這些原則不僅在古代戰爭中適用,甚至在今天的商業、政治和個人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適性。他的戰略思想強調靈活、機智和適時,而不是僵硬和盲目。


AI 逐句解讀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AI解讀】孫子探討了如何在軍事競爭中運用策略。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解釋: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 孫子開始談論用兵的方法,強調在軍事行動中,將領需順從君主的命令,聚集軍隊,協調合作,以及適時進退,但其中最困難的是在軍爭中的競爭與對抗。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孫子指出,軍爭的困難在於能否巧妙地將迂遠的計謀變為直接的行動,以及能否將危險的局勢轉化為有利的局面。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孫子強調,可以採取迂回的方式,以引誘敵人在追求利益時揭露弱點,後來的人才能夠洞察,而先行者已經抵達目的地。這展示了對於如何運用迂回和直接策略的理解。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孫子總結指出,在軍事競爭中,能夠運用策略引誘敵人為己所用,是有利的;但若無法掌握運用,則可能陷入危險之中。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在軍事競爭中運用迂回和直接策略的重要性,並強調在軍爭中的利益和危險之間的微妙平衡。


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卅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能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AI解讀】孫子論述了在軍事競爭中的策略。以下是對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孫子指出,如果將整支軍隊都投入進攻以爭取利益,將會失去優勢;然而,如果放棄部分軍隊以求取利益,軍中的後勤將會遭受損失。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 孫子說明,在追求利益的情況下,要緊密組織軍隊,不分昼夜,採用倍程道行軍,以在百里之外爭取利益,這樣的行動可能會取得成功,捕獲敵方的三名將軍(比喻收穫)。此外,強壯的士兵應該位於前面,疲勞的士兵則在後面,這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 如果在五十里之內爭取利益,可能會使敵方的上將受挫(比喻收穫),但效果可能僅達到原計畫的一半。
卅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如果在三十里之內爭取利益,可能會達到計畫的三分之二。
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孫子強調,軍隊若失去輜重補給則會失敗,缺乏糧食也會失敗,無法有效運用後勤則會失敗。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孫子指出,不瞭解諸侯的計畫,就無法提前做好溝通與交流的準備。
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能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如果不了解山林、險阻、沮澤等地形,就無法有效地展開軍事行動;同樣,如果不了解當地的情況,就無法充分利用地勢優勢。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在軍爭中的運籌帷幄的重要性,以及適時的行軍策略對於爭取利益的影響。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AI解讀】孫子論述了軍事競爭的策略。以下是對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孫子指出,在軍爭中,使用詭計來擺脫敵人的預料,以利益來引導行動,並以分割和合併的策略來變化戰局。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孫子形容軍隊的行動具有多樣的速度和變化:迅疾如風,從容如森林,快速進攻如火,靜止如山,難以預測如隱蔽的陰影,行動迅猛如雷霆。
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孫子建議在軍事競爭中,掠取鄉村並分散敵軍,佔據廣闊的領土以瓜分利益,採取適時行動,憑藉著智慧選擇迂回或直接的策略,能先行察覺情勢的人會取得勝利,這就是軍事競爭的法則。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在軍爭中運用詭計、利益引導和變化戰局的重要性,並指出了智慧的迂直策略能夠在競爭中取得勝利。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AI解讀】孫子論述了軍事指揮的方法。以下是對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 孫子說,當軍隊成員無法透過語言相互交流時,就使用金鼓作為信號;當彼此無法視覺互動時,就使用旌旗作為指示。金鼓和旌旗的使用,可以補充人們的聽覺和視覺,以達到統一行動的目的。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孫子解釋說,金鼓和旌旗是為了統一指揮,讓每個士兵能夠共同聆聽和觀察,如同一個人的耳目。
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孫子強調,當士兵都專心專意地遵從指揮,勇者不能單獨衝鋒,怯者也不能單獨退卻,這是利用眾人共同行動的方法。
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孫子解釋,夜間戰鬥多使用火把和鼓聲,白天戰鬥多使用旌旗,這是為了在不同的情況下,通過改變聽覺和視覺的信號,來指導和操控士兵的行動。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在軍事指揮中,運用金鼓和旌旗作為指示,以統一士兵的行動,並在夜晚和白天適時變化聽覺和視覺的信號,以達到更有效的指揮和控制。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AI解讀】孫子探討了軍事策略中的指揮和運用。以下是對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孫子指出,軍隊的士氣可以被激發,將軍的心思可以被影響。這表示士兵的士氣和將軍的心理狀態是可以受到操作和影響的。
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孫子說,早晨時士氣高昂,白天時士氣稍減,傍晚時士氣又稍減。這暗示了在不同的時間段,士兵的情緒和士氣會有所變化。
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孫子強調,善於運用兵力的人,會避免對方士兵的高昂氣勢,而在對方士氣低落時發動攻擊,以達到控制戰局的目的。這涉及到戰場上的士氣管理。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孫子指出,對待混亂時應採取有秩序的方式,對待喧嘩時應保持冷靜。這說明在軍事指揮中,管理和穩定士兵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孫子強調,應利用近處的優勢來對付遠處的敵人,應在士兵疲勞時給予休息,應在士兵飢餓時提供充足食物。這涉及到對待軍隊的物資和體力的管理。

總的來說,這段話強調了軍事指揮中需要注意士兵的情緒、士氣、心理狀態以及物資的管理,以達到更有效的戰略運用。


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邱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AI解讀】孫子闡述了在軍事競爭中使用變化的原則。以下是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孫子說,不要主動挑戰對方的正面陣勢,不要攻擊堂而皇之的陣勢,這是操練變化的軍事策略。這表示應避免與敵人的主力直接對抗,而是利用變化來迷惑對方。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邱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孫子列舉了多種戰術原則:不要進攻高地,不要反向攻擊陡坡,假裝北行而不追隨,不要攻擊敵人的精銳部隊,不要貪吃敵人的誘餌,不要阻止敵人的撤退,圍困敵軍必須留有缺口,不要逼迫被困的敵人,這些都是軍事運用的原則。

總的來說,這段話講述了如何在軍事競爭中運用變化的原則,以獲得戰略優勢。

孫子兵法: 1: 始計篇 | 2: 作戰篇 | 3: 謀攻篇 | 4: 軍形篇 | 5: 兵勢篇 | 6: 虛實篇 | 7: 軍爭篇 | 8: 九變篇 | 9: 行軍篇 | 10: 地形篇 | 11: 九地篇 | 12: 火攻篇 | 13: 用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