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地形篇
原文:
- 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
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
挂。挂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則難以返,不利。我出
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
出而擊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
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
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
可不察也。 - 故兵有走者、有馳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災
,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馳。吏強卒弱,曰陷。大
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
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
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
﹔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 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
名,退不避罪,惟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國之寶也。 - 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
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
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
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
地,勝乃可全。
【AI解讀】《孫子兵法》中的“地形篇”分析了戰爭中地形的重要性和戰術應用。下面是對這一篇章的解釋:
地形分析:
通形:雙方都可以通行的地形。應該先占據有利地形,控制糧道。
挂形:可以進但難以退的地形。若敵人無備,則攻;若有備則難以撤退。
支形:雙方都不利的地形。引誘敵人出來再進行攻擊。
隘形:狹窄的地形。先到者應占據,不滿則不進攻。
險形:危險的地形。應先佔據高地,若敵人已占則勿進。
遠形:雙方相距遠的地形,戰鬥不利。
將領的失誤:
走:將領失算,使得一方的兵力要以一擊十。
馳:士兵強,但將領弱。
陷:將領強,士兵弱。
崩:大將憤怒,不服從指令。
亂:將領不嚴,兵員混亂。
北:將領不能準確評估敵我,使弱小的力量去攻強大的敵人。
將領的智慧: 理解和運用地形對戰爭的影響是成功的關鍵。知道何時戰鬥、何時撤退,知道自己的力量和敵人的弱點,了解各種地形的特點和如何利用它們,都是成功的要素。
對士兵的待遇: 將領應該對士兵如同對待嬰兒或愛子一樣。如果不能合理指使士兵,像對待驕子那樣,則士兵將不可用。
總結: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知天知地,才能百戰全勝。孫子強調了地形、人員和策略的綜合分析,這三者合一才能達到戰爭的最終勝利。
這一篇章的核心思想是戰爭不僅是勇力的比拼,還需要對地形、人員和時機的精準把握,以及對敵我雙方的深入了解。這些原則也可能在領導和管理方面有所啟示,例如在評估競爭對手、定位市場、管理團隊等方面的應用。
AI 逐句解讀:
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挂;挂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AI解讀】以下是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孫子曰: 孫子說: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 地勢有通的,有挂的,有支的,有隘的,有險的,有遠的。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 我能夠前往,敵人也能夠前來,這稱「通」;
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在通的地勢中,先佔據高位陽地,控制糧道以進行戰鬥,就是有利的。
可以往,難以返,曰挂; 我能前往,但難以返回,這稱為「挂」;
挂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 在挂的地勢中,敵人沒有防備,我們可以出擊並取勝;但如果敵人有所準備,我們出擊就難以取勝,且難以回程,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如果我出擊而不利,敵人也出擊而不利,這稱為「支」;
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 在支的地勢中,雖然敵人有利勢,但我不出擊;我可以誘敵人半出來,然後進行攻擊,這是有利的。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 在隘的地勢中,如果我先佔據,我會堵塞通道等待敵人;如果敵人先佔據,我們不應該趕上去,除非有充分的把握,或者不堵塞而前往。
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 在險的地勢中,如果我先佔據,我會佔據高陽地等待敵人;如果敵人先佔據,我們應該引敵人而去,不應跟隨。
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 在遠的地勢中,雙方實力相當,難以主動挑戰,而且戰鬥可能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以上這六種地形,是地勢的變化。對於將領來說,這是重要的知識,必須仔細觀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弛。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AI解讀】以下是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 因此,軍隊中有六種狀況:有走的,有弛緩的,有陷入困境的,有崩潰的,有混亂的,有北退的;
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災,將之過也。 所有這六種情況,不是因為天災或地變,而是將領的錯誤導致的。
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 當局勢相當,一方以一擊十,這稱為「走」。
卒強吏弱,曰弛。 如果士兵強而將領弱,這稱為「弛」。
吏強卒弱,曰陷。 如果將領強而士兵弱,這稱為「陷」。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 如果高層指揮因憤怒而無法控制,遇到敵人的嘲弄而自行出戰,將無法判斷自身實力,這稱為「崩」。
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 如果將領軟弱且不嚴肅,對部隊的教育和指導不明確,部隊的組成不穩定,部署混亂,這稱為「亂」。
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如果將領無法瞭解敵人實力,用少數部隊迎戰敵眾,以弱擊強,軍隊無精銳部隊,這稱為「北」。
凡此六者,敗之道也。 所有這六種情況,是導致失敗的原因。
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將領的職責極為重大,必須仔細察覺以上情況。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國之寶也。
【AI解讀】以下是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勢形勢是戰爭的輔助因素。
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 預測敵人的情況,制定勝利的策略,計算地勢的險要、通達,是高級將領的能力。
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若能理解這些原則並應用於戰術,必定能取得勝利;若不了解這些,卻仍然進行戰鬥,必然會失敗。
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 因此,如果戰爭計劃得當,必定會獲勝。君主可能說:不主張進行戰爭;但如果情況需要,則進行戰爭是必要的。
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 如果戰爭策略無法取得勝利,君主可能會說必須進行戰爭,因為局勢已無其他選擇。
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國之寶也。 因此,將領進軍不是為了追求功名,退卻不是為了逃避責任,唯一的目的是保護人民,維護君主的利益,這是國家的寶貴資產。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AI解讀】以下是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 把士兵看待如同嬰兒一樣,因此可以帶領他們赴任何艱難险阻的地方。
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對待士兵如同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因此可以與他們共同面對生死。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如果對士兵過於寬容卻無法使他們服從,過於寵愛卻無法命令他們,失去統一而無法紀律,就像養育過分嬌細的孩子一樣,這樣的士兵是無法被使用的。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AI解讀】以下是這段話的逐句解釋: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 了解我方士兵能夠進攻,卻不知道敵人不可攻擊的情況,只能取得勝利的一半。
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擊,勝之半也。 知道敵人可以受到攻擊,卻不知道我方士兵不能受到攻擊的情況,同樣只能取得勝利的一半。
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了解敵人可以受到攻擊,也知道我方士兵能夠進攻,但不了解地形不適合戰鬥,依然只能取得勝利的一半。
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因此,了解兵法的人在行動中不會迷失方向,在部署中不會陷入困境。
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所以說,了解敵人和我方的情況,就能避免失敗;了解天地、地形等因素,就能獲得完全的勝利。
孫子兵法: 1: 始計篇 | 2: 作戰篇 | 3: 謀攻篇 | 4: 軍形篇 | 5: 兵勢篇 | 6: 虛實篇 | 7: 軍爭篇 | 8: 九變篇 | 9: 行軍篇 | 10: 地形篇 | 11: 九地篇 | 12: 火攻篇 | 13: 用間篇